第22章 葵花寶典
關燈
小
中
大
二人的爭執,無非是佛法的本質到底是什麽。
楊振認為,佛法是一門學問,能明心見性,能修身養性,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但佛法這門學問不同於諸子百家之類,即便已經不斷吸收其他知識來進化自身,其局限性也非常巨大。
因為佛學和佛教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佛教是宗教,需要信徒來信仰,而隨著民智越來越開化,當大同世界到來的那一刻,鉆研佛學的必然都是一群學者,而非教徒,是以佛教必然式微。
國人和西方人不一樣,國人最相信人定勝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旦這個國度發展到大同世界的程度,各種宗教的式微是必然的。
什麽時候宗教發展最迅猛?一個是亂世,再一個就是盛世之初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跟不上大眾精神需求的時候。
當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跟上了大眾的精神需求,便不會有那麽多人從佛法之中求解脫,屆時,佛教式微是必然的。
圓善大師認為,佛教基於佛學,無論世間大勢如何變化,佛學都能隨著世間的變化而變化,永遠不會衰落。
佛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並非閉門造車的學問,世間進步,佛學同樣不會固步自封,同樣會不斷進步,不會衰落。
既然佛學不會衰落,那麽佛教同樣不會因此而式微。
看著大和尚笑呵呵的臉,楊振心中突然一動,笑道:“師父,我還有個故事,你要不要聽一聽?”
“小友請講。”
楊振一本正經地道:“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有個大和尚,長得真是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
靜!
“哈哈哈哈——”見圓善一副深思的模樣,楊振頓時狂笑起來,直笑得他一屁股從石凳上跌倒下去也渾不在意,依舊捂著肚子笑個不停。
岳靈珊一臉哭笑不得地看著自家夫君,直到今日她才知道,原來自家夫君平日裏都是這般模樣。
或許,這才是絕世天才應有的樣子?
岳靈珊當然不知道,楊振已經活了兩輩子了,如今的真實年齡已經超過四十歲,他曾經飽受風霜,也曾錦衣玉食,甚至還曾逐鹿天下,直叫日月換新天。
但正因為他的經歷如此豐富,楊振才不會在乎什麽形象,才會更加放蕩不羈,很多時候甚至可以稱得上肆意妄為,無法無天。
楊振本是玩笑之語,但聽了他這前後不搭的詞之後,圓善和廣元都陷入沈思。
片刻之後,圓善道:“廣元,拿筆墨來。”
“是,師父!”廣元道,然後一臉嚴肅地拿出筆墨紙硯,先將石桌上的茶具撤下,而後將筆墨紙硯整齊地放在桌上。
圓善非常用心地把楊振剛才那段話記了下來,一絲不茍,每一個字都寫得極工整。
楊振:“……”
“師父,你認真的?”
圓善道:“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這才是一代高僧應有的胸懷和氣度,貧僧自愧不如,當然要記下。”
楊振:“……”好吧,他還以為圓善會把前面的那幾句“廟裏有個大和尚,長得真是俏”也記下來呢,原來是只記後面幾句。
“師父,眼看太陽都要落山了,我們夫妻二人饑腸轆轆,你們的齋飯呢?”
廣元忙道:“林師兄,小僧這就去為二位備些齋飯來。”
楊振指著圓善搖搖頭:“師父,你看你,恁大的人了,還不如廣元師弟懂事。”
“師父有事,弟子服其勞,這是他應該做的,不像你,每次只會跟我拌嘴,找我的茬。”圓善大師道。
楊振笑道:“師父你啊,就是懶!”
不多時,廣元端著齋飯來了,楊振對岳靈珊道:“靈兒,這裏的齋飯味道很不錯,比咱們家裏的飯菜可口多了,快來嘗嘗。”
吃過齋飯之後,楊振和岳靈珊告辭下山,徑回福州。
回到林府之後,聽下人說林震南不在,而是去老宅看染坊去了。
聽到這個消息,楊振忽然想起林震南在他成親之際,曾經送他一份禮物,說是幾副字畫。
楊振看了看,的確是字畫,而且是唐伯虎和祝允明的字畫,非常珍貴。
當時新婚燕爾,也沒有多想,如今看來,那幾件字畫之中怕是另有玄機。
想到此處,楊振馬上找到那幾幅字畫,果然發現了奧秘。
“這是……葵花寶典?!”楊振的眼珠子當場就瞪圓了。
急忙環視一周,發現四下無人,楊振深吸一口氣,關緊門窗,開始細細翻閱。
一個時辰後。
楊振深吸一口氣,緩緩合上葵花寶典書卷。
“這葵花寶典,果真是不世絕學,也確實自宮之後才能修煉。”
葵花寶典開頭一句就是——欲練神功,引刀自宮。
其後更是表示——氣生之法,思色是苦,厭苦舍離,以達性靜。
性靜,是葵花寶典對心境的要求。
食色性也,只要是人,便有欲念,要想斷絕欲念,便要引刀自宮,因為那玩意兒是欲念之根。
欲念之根斷絕之後,真氣自生,此後還得多吃“性淡之食草”,進一步斷絕欲念。
什麽時候能達到“性靜”,什麽時候神功就大成了。
此功一成,出手如雷。招式何用?隨手一招,敵不及防,即是殺招。
但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能做到不妄生邪欲,天生“性靜”,他無需自宮,便能練成這門絕學。
也就是說,若不把葵花寶典當成武林絕學,而是將其當做一門普普通通的養生練氣法門,不用自宮,也能練成此功。
這和天龍掃地僧所說的道理如出一轍。
少林七十二絕技都是殺招,習練之後會滋生戾氣,每練一門,都需要修習高深佛法,以慈悲之心化解心中戾氣,戾氣全消,絕技方能大成。
但如果一個人的佛法修為強到一定程度,慈悲之心日盛,他也就不會費盡心機苦學這麽多絕學了。
達摩祖師當年能創下無數絕學,不是為了追求武道巔峰,更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為了佛法傳承。
同理,如果一個人真的能有達到“性靜”、“性淡”,不會妄動邪念,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即便沒有任何武功在身,也堪稱偉大,必是不世出之人傑。
到時候,他的追求肯定不會是武學巔峰,絕世武學放在眼前,他也不會多看一眼。
但如果這種人肯學武,那麽一定可以在短期內成為絕頂高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楊振認為,佛法是一門學問,能明心見性,能修身養性,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但佛法這門學問不同於諸子百家之類,即便已經不斷吸收其他知識來進化自身,其局限性也非常巨大。
因為佛學和佛教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佛教是宗教,需要信徒來信仰,而隨著民智越來越開化,當大同世界到來的那一刻,鉆研佛學的必然都是一群學者,而非教徒,是以佛教必然式微。
國人和西方人不一樣,國人最相信人定勝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旦這個國度發展到大同世界的程度,各種宗教的式微是必然的。
什麽時候宗教發展最迅猛?一個是亂世,再一個就是盛世之初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跟不上大眾精神需求的時候。
當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跟上了大眾的精神需求,便不會有那麽多人從佛法之中求解脫,屆時,佛教式微是必然的。
圓善大師認為,佛教基於佛學,無論世間大勢如何變化,佛學都能隨著世間的變化而變化,永遠不會衰落。
佛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但並非閉門造車的學問,世間進步,佛學同樣不會固步自封,同樣會不斷進步,不會衰落。
既然佛學不會衰落,那麽佛教同樣不會因此而式微。
看著大和尚笑呵呵的臉,楊振心中突然一動,笑道:“師父,我還有個故事,你要不要聽一聽?”
“小友請講。”
楊振一本正經地道:“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有個大和尚,長得真是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
靜!
“哈哈哈哈——”見圓善一副深思的模樣,楊振頓時狂笑起來,直笑得他一屁股從石凳上跌倒下去也渾不在意,依舊捂著肚子笑個不停。
岳靈珊一臉哭笑不得地看著自家夫君,直到今日她才知道,原來自家夫君平日裏都是這般模樣。
或許,這才是絕世天才應有的樣子?
岳靈珊當然不知道,楊振已經活了兩輩子了,如今的真實年齡已經超過四十歲,他曾經飽受風霜,也曾錦衣玉食,甚至還曾逐鹿天下,直叫日月換新天。
但正因為他的經歷如此豐富,楊振才不會在乎什麽形象,才會更加放蕩不羈,很多時候甚至可以稱得上肆意妄為,無法無天。
楊振本是玩笑之語,但聽了他這前後不搭的詞之後,圓善和廣元都陷入沈思。
片刻之後,圓善道:“廣元,拿筆墨來。”
“是,師父!”廣元道,然後一臉嚴肅地拿出筆墨紙硯,先將石桌上的茶具撤下,而後將筆墨紙硯整齊地放在桌上。
圓善非常用心地把楊振剛才那段話記了下來,一絲不茍,每一個字都寫得極工整。
楊振:“……”
“師父,你認真的?”
圓善道:“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這才是一代高僧應有的胸懷和氣度,貧僧自愧不如,當然要記下。”
楊振:“……”好吧,他還以為圓善會把前面的那幾句“廟裏有個大和尚,長得真是俏”也記下來呢,原來是只記後面幾句。
“師父,眼看太陽都要落山了,我們夫妻二人饑腸轆轆,你們的齋飯呢?”
廣元忙道:“林師兄,小僧這就去為二位備些齋飯來。”
楊振指著圓善搖搖頭:“師父,你看你,恁大的人了,還不如廣元師弟懂事。”
“師父有事,弟子服其勞,這是他應該做的,不像你,每次只會跟我拌嘴,找我的茬。”圓善大師道。
楊振笑道:“師父你啊,就是懶!”
不多時,廣元端著齋飯來了,楊振對岳靈珊道:“靈兒,這裏的齋飯味道很不錯,比咱們家裏的飯菜可口多了,快來嘗嘗。”
吃過齋飯之後,楊振和岳靈珊告辭下山,徑回福州。
回到林府之後,聽下人說林震南不在,而是去老宅看染坊去了。
聽到這個消息,楊振忽然想起林震南在他成親之際,曾經送他一份禮物,說是幾副字畫。
楊振看了看,的確是字畫,而且是唐伯虎和祝允明的字畫,非常珍貴。
當時新婚燕爾,也沒有多想,如今看來,那幾件字畫之中怕是另有玄機。
想到此處,楊振馬上找到那幾幅字畫,果然發現了奧秘。
“這是……葵花寶典?!”楊振的眼珠子當場就瞪圓了。
急忙環視一周,發現四下無人,楊振深吸一口氣,關緊門窗,開始細細翻閱。
一個時辰後。
楊振深吸一口氣,緩緩合上葵花寶典書卷。
“這葵花寶典,果真是不世絕學,也確實自宮之後才能修煉。”
葵花寶典開頭一句就是——欲練神功,引刀自宮。
其後更是表示——氣生之法,思色是苦,厭苦舍離,以達性靜。
性靜,是葵花寶典對心境的要求。
食色性也,只要是人,便有欲念,要想斷絕欲念,便要引刀自宮,因為那玩意兒是欲念之根。
欲念之根斷絕之後,真氣自生,此後還得多吃“性淡之食草”,進一步斷絕欲念。
什麽時候能達到“性靜”,什麽時候神功就大成了。
此功一成,出手如雷。招式何用?隨手一招,敵不及防,即是殺招。
但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能做到不妄生邪欲,天生“性靜”,他無需自宮,便能練成這門絕學。
也就是說,若不把葵花寶典當成武林絕學,而是將其當做一門普普通通的養生練氣法門,不用自宮,也能練成此功。
這和天龍掃地僧所說的道理如出一轍。
少林七十二絕技都是殺招,習練之後會滋生戾氣,每練一門,都需要修習高深佛法,以慈悲之心化解心中戾氣,戾氣全消,絕技方能大成。
但如果一個人的佛法修為強到一定程度,慈悲之心日盛,他也就不會費盡心機苦學這麽多絕學了。
達摩祖師當年能創下無數絕學,不是為了追求武道巔峰,更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為了佛法傳承。
同理,如果一個人真的能有達到“性靜”、“性淡”,不會妄動邪念,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即便沒有任何武功在身,也堪稱偉大,必是不世出之人傑。
到時候,他的追求肯定不會是武學巔峰,絕世武學放在眼前,他也不會多看一眼。
但如果這種人肯學武,那麽一定可以在短期內成為絕頂高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